舰队阵型的摆放并非由玩家手动调整,而是由系统根据舰船类型自动分配前、中、后排站位。这一机制的核心逻辑在于舰船的定位与功能划分:装甲型或防御型舰船通常被分配至前排承担伤害,火炮型或输出型舰船位于中后排提供火力支援,而大型舰种如巡洋舰或航母则默认处于后排。理解这一自动编排规则是优化战斗表现的基础,玩家需通过合理编组舰船类型来间接影响阵型效果。
战斗中的火力分配遵循前排优先原则,敌方会集中攻击己方前排单位,反之亦然。若舰队被多支敌方舰队压制,所有舰船将同时承受伤害。编队时应确保前排配置足够坚固的防御型舰船,例如FG300装甲型或卡利莱恩特种型,以延长整体舰队的生存时间。同一舰船的不同子型号可能存在站位差异,需在蓝图研究中仔细查看属性标注的站位图标,避免因型号选择不当导致阵型失衡。
特殊战术阵容的构建需要突破常规思路。纯前排阵容通过集中高闪避或高护甲单位来分摊伤害,但需注意小型舰船对大型目标的火力缺陷;反导型阵容则利用战列巡洋舰的高优先级特性,配合防空舰吸收导弹伤害。这类搭配对舰船子型号和技术值有严格要求,如雷里亚特隐身型需点满闪避强化,光锥级防空型需激活区域反导模块,实际应用中需权衡资源投入与战术收益。
当遭遇不可逆的劣势时,及时解散舰队可避免全军覆没,撤回的舰船将返回原始位置(基地或作业点)。该操作虽不直接影响阵型,但能保存关键舰船实力,为后续重新编组创造条件。需强调的是,撤退路径可能暴露基地坐标,建议通过工程舰快速回城缩短暴露时间。
工程舰与战斗舰独立计算人口上限,前期优先建造工程舰保障资源供给,能为中后期舰船强化提供物质基础。中型工程舰与721运输舰混编可提升采矿效率,间接减少计划圈占用,使更多策略值可用于舰队调度。这种资源与战斗的平衡关系,最终服务于阵型的持续优化迭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