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列舰作为舰队核心战力,其生产过程需要系统规划资源与策略。首先需明确战列舰并非直接通过抽卡获取,而是依赖蓝图研究解锁后,在特定设施中消耗资源建造。建造前置条件包括基地等级达标、解锁对应船坞设备(如战列巡洋舰船坞),并积累足够的金属、晶体等基础资源。资源可通过工程舰采矿或基地设施产出,但需注意高等级战列舰对稀有资源的需求量显著提升,需提前规划采集路线与仓储容量。
研究加密技术档案时,需优先选择包含战列舰蓝图的档案池,尽管概率较低,但可通过持续积累技术值提升解锁效率。部分战列舰如ST59级可通过赛季任务免费获取,而新君士坦丁大帝级等高级型号则依赖研究随机性。蓝图解锁后需投入技术点强化模块,例如装甲系统优先提升能量抗性与护甲,武器系统则根据战斗序列优化输出优先级。
生产环节需平衡舰队结构与指挥值分配。战列舰单艘占用较高指挥值,过度生产会导致舰队机动性下降,建议以1-2艘为核心,搭配巡洋舰与防空舰组成混合编队。建造时需关注生产线效率,使用预制模组缩短时间,同时避免资源仓库超载导致生产中断。战列舰的维修成本较高,需确保基地维护设施等级足够,或通过对接NPC舰船维护设施提升10%维修速度以保障持续作战能力。
实战中战列舰的站位与技能加点直接影响生存与输出。中排站位的大帝级可依赖护盾减免能量伤害,而前排ST59级需点出突进姿态吸引火力。武器系统需针对敌方舰队类型调整,例如优先攻击航母的离子炮或针对战列舰的轨道炮。战列舰与载机航母的协同需谨慎,若舰载机数量不足,战列舰可能因防空薄弱成为敌方战机集火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