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导舰队优先攻击敌方后排是战术核心之一。后排通常由高输出但防御薄弱的舰船组成,如航母、战列巡洋舰等,若能快速摧毁这些目标,可大幅削弱敌方火力。实现这一目标需结合舰船定位、武器攻击序列及编队策略。前排舰船需具备高闪避或护甲以吸引火力,中后排则配置针对性武器,例如优先攻击航母的鱼雷或导弹系统。利用增援功能突破指挥值限制,将高速侦查舰提前部署至战场,可缩短主力舰队曲速航行时间,形成战术夹击。
战斗中舰船的站位和武器特性直接影响攻击优先级。游戏内舰船分为前中后排三类,位置由蓝图固定无法手动调整,但可通过查看舰船属性中的定位页面确认其站位。武器系统的战斗序列决定了攻击顺序,例如部分鱼雷和导弹会优先锁定后排目标。编队时应选择带有对航母特攻或优先攻击后排标签的武器系统,如刺水母级护卫舰的鱼雷、卡利斯托重型巡洋舰的导弹等。载机舰船搭载的护航艇和战机也能绕过前排直接打击后排,但需注意防空火力的干扰。
前排推荐使用高闪避护卫舰(如斗牛级)或高护甲巡洋舰(如CAS066),确保能承受敌方首轮火力。中排可配置多功能驱逐舰(如AC721载机型)兼顾输出与支援,后排则集中部署对舰火力强的巡洋舰或战列舰。若敌方后排以航母为主,可增援专精反舰的舰船(如狩猎者级),利用其高单发伤害快速击毁目标。战前通过侦查获取敌方舰队构成,针对性调整编队能显著提升效率。
舰船触发紧急避险后会自动撤退,可能导致火力缺口,因此需预留备用舰队。封锁任务可干扰敌方资源采集,但可能引发报复性攻击,需评估风险。战后通过战报分析伤害来源与承伤分布,优化舰船技术值强化方向,例如优先提升反舰武器的冷却时间或伤害倍率。若资源有限,可优先培养泛用性强的舰船(如雷利亚特级),其隐身特性可有效规避前排拦截。
长期发展上,应注重蓝图研究与技术值积累。中立技术值可灵活分配至关键舰船,而定向研究能解锁针对性子型号,例如专精攻城的雷利亚特战术型。矿区协作与同盟支援可保障资源供给,避免因舰船损耗陷入被动。高效的后排打击依赖整体战术协同,而非单一舰船强度。